第 61 章 惩罚?(2 / 4)

解释,说这是何老上次来第三区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构想。

由于时间紧迫,何老来不及对这个构想进行验证了。

何老离开第三区之后,夏天和自己的同学们一直在完善这个构想。

前几天,终于通过丽达跑出了一个完整的模型。

说话间,他已经在大黑板上画出了一长串的图。

他说,按照何老的想法,如果将结晶硭按照特定的厚度和组合方式进行排列,让它像一层碳纤维布一样延展开,再按照严格的顺序堆叠,可以得到“结晶硭柱体”。

将这种柱体放置于电磁场内,不但能起到防御墙一样的“阻挡污染物”的作用,还能在一定范围内突破黑雾的限制,恢

复电子信号。

此话一出,其余机械师们都满心震动:这!这不就完全破除黑雾的封锁了?!

但老谢却皱了下眉,心道不会这么简单。

果然,夏天又飞快地往下说:“但是……”

看吧,果然有但是。

“但是,这个‘一定范围’的区域非常狭窄,差不多……”夏天看了看周围,干脆来回跑了一圈,“差不多一根柱体对应的范围,就是我刚才圈出来的这一块。”

“而且这种方式会大量消耗结晶硭,很难实用。”

“不过,”夏天兴奋地拍着黑板,“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了改进!”

他说,单根柱体的范围确实非常狭窄,但如果按照顺序将多根柱体排开,再用电流强化和引导它们展开的区域,那就足以沿着这一长排的柱子,造出一长溜绵亘不断的,能传播电子信号的抗干扰区域!

按照这个思路,他们做了测算,每100公里竖一根柱子,再沿途铺上电磁场设备,那么算上第三区能调用的所有结晶硭,足够开拓出长度在5000公里、宽度在3到5米间的“长廊”。

这条隐形的长廊,就是那辆特制装甲车的“通行道路”。

装甲车一边走一边铺设结晶柱,自己给自己开路,最终完全穿越黑雾,到达第五区。

他想了想,嘿嘿笑道:

“其实,与其说是长廊,更像是那种有辫子的电车——装甲车只有处于柱体的牵引领域内,才能往前开动。”

老谢在心中盘算了一下,问道:“你说的这种结晶柱,现在造出几根了?”

夏天挠了挠自己满头的小卷发:“呃,一根都没有。”

机械师们:……

夏天摊摊手:“没有办法啊,我们现在的研究都是通过在计算机上跑模型来完成的。”

“要真正把柱体造出来,那种精准度的要求,核心城现有的设备做不到。”

这年轻的博士又看向机械师们:“但是,在座的各位老师应该能做到这一点。”

大家都知道,其实不是“应该能”,是“必须能”。

这是这趟任务得以成行的前提。

没有人立刻说话。

机械师们要么在终端上演算,要么在纸上画图,思考着怎么才能实现夏天的要求。

直到凌鹿举起了手。

“那个……”这黑发红眸的少年,声音不大却很坚定,“我想,这件事可以交给机器去做。”

夏天双眼灼灼地看向了他:

“哦哦?怎么做?”

“我们现在有能完成这种精细操作、而且是快速精细操作的生产线?”

凌鹿站起身,道:“现在没有,但改装一下,就能有。”

在众人略显惊奇的目光中,凌鹿解释道:

黄昏之城的许多设施,虽然现在的功能是用于采矿挖掘,但它们的底层硬件其实非常强劲,完全可以拓展。只要对这些设施加以

改造,那么很快就能造出夏天所说的这种柱体。

夏天对凌鹿的话没有丝毫怀疑。

他当即就道:“那太好了!我们这就来碰一下细节!越快开始越好!”

没有任何的推诿争吵,众人迅速敲出了第一期的工作计划:

凌鹿这边和夏天对接,做出柱体生产线的结构图。

其余机械师由老谢安排,各司其职。

*

凌鹿和夏天一边聊一边画,两人都是十二万分的投入。

离他们不远处,乔安娜放下手里的终端,对老谢道:

“你们第三区,居然还有材料学的博士?”

现在可不是大灾变之前,物资丰富生活优渥,能让人从容自在地研究学问。

要养一个、甚至一批不直接从事生产的博士,可以说是一种奢侈。

老谢有些骄傲地扬了扬下巴:“当然!”

我们不止有材料学,还有气象学,还有农学呢!

当初大地之城的畸变期,气象学的小耿就发挥了大作用。这次重建琉璃之城的卫星城,不也派了农学博士过去?

唯有机械师,这一门技艺对“实践”的要求太高了,很难找到合适的后辈。

但现在也好啦……

老谢欣慰地看向了凌鹿。

乔安娜顺着老谢的视线看过去,啧啧道:“你徒弟,着实不错。”

老谢这把简直骄傲得不行:“那可不!我徒弟凌鹿,就是我们第三